不过仔细想想,倒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高品阶的官职,除非是不需要管事的闲职,否则通常来说,不会空置太久。礼部身为六部之一,长官自然担得起肱骨之臣的称谓,国之重臣,自然不会一直空悬。如果不是原本的礼部尚书赵定方晋升为尚书右仆射,而之后就是过年,没来得及推选出接任的人选,这个位置根本不可能空着。
所以他推荐皇帝征辟尚庸为礼部尚书,自然也是合情合理。尤其尚庸本人也是精通礼仪、喜爱教导提携后背的大儒,简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职位了。
但尚庸最后还是没有接受。
他这一次进京,并不只是自己一人之事。背后推动此事的人,看重的就是他名满天下,如果这个时候就接受朝廷征辟,那么他在士林的声望肯定会陡然锐减。
那些士子可不会管礼部尚书这个职位有多高,他们只会说尚庸连一次礼节性的推辞都没有,就迫不及待的做了朝廷的官,令人失望。
尚庸是大儒不错,但此时的大儒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大家为学术之争,彼此争锋相对,关系本来也不好。何况礼部尚书的高官厚禄也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