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参照兴宁伯,后者可观解缙。
向兴宁伯靠拢还好,若是向解缙看齐,可倒了大霉。
朱棣愈发亲切,“侯显。”
“奴婢在。”
“给三位爱卿赐座,上热茶。”
“是。”
侯显领命,夏元吉三人的脸更白,心里愈发没底。互相使着眼色,户部这段时间没出问题吧?火耗孝敬都停了,不干事的也给摘了乌纱戍边去了,还有什么问题是没注意到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粮食!
这委实不是户部的问题,各地天灾频发,粮食歉收,皇帝高兴还要免税,别说向库房里伸手,户部上下恨不能求神拜佛,请哪路神仙变出些粮食来。
天子如果因为这件事拔—刀子,他们是真心冤枉。
看出三人不自在,朱棣咳嗽一声,试图缓解一下气氛。不料取得了反效果,夏元吉三人更加紧张,额头都开始冒汗。
永乐帝摸摸下巴,他有那么吓人吗?
夏元吉三人颤巍巍的端起茶盏,陛下,真有!
半杯热茶下肚,三人的脸色略有些好转,永乐帝示意侯显将广西送上的奏疏递给夏元吉。
“这是成国公和兴宁伯联名上奏,三位爱卿都看看吧。”
“是。”
夏元吉放下茶盏,恭敬接过。
奏疏开头的内容并不出奇,勋贵文武上奏时,基本都是固定格式。先写上几行好话,歌颂一下天子文治武功,仁德彰显,表示一下忠心,再进入正式话题。
夏尚书一目十行,扫过这些套话,继续向下看,神情瞬间一变,脸色由白变红,手都隐隐有些发颤。
王忠和李文郁觉得奇怪,以为是征讨大军出了什么差错,向永乐帝告罪一番,探头过去一起看。
然后,抖得比夏元吉更厉害。
这么多粮食,木材,金银,征讨安南的大军得了聚宝盆不成?
奏疏是成国公亲笔,下边还盖着印章,夏元吉三人丝毫不怀疑内容的真实x_i,ng。同永乐帝一样被震撼之后,胸中涌起一阵激动之情,有了这些粮食,发往各州府的赈灾粮,北疆的军粮,一下子都有了!
永乐帝能猜出夏元吉三人在想什么,不得不出声打破他们美好的幻想。
“朕已下旨,朝廷不发征讨安南大军粮饷,大军所得也可便宜行事。”
也就是说,这些粮食没朝廷的份。
听到这番话,激动中的夏尚书三人顿时降温。
从希望到失望,不过几秒的时间。
原本山花烂漫,最困难的问题都能解决,皇帝一句话,又被打回了原型。
没户部的份还给他们看?逗他们玩?
夏元吉三人很失望,朱棣有些不自在。朝廷的确没份,内库却有份。但话不能明说,说了,总觉得不太厚道。
“朕召卿前来,即为此事。“
“陛下的意思是?”
夏元吉三人瞬间眼睛发亮,莫非事情还有转圜余地?
征讨安南大军前后两任总兵官都不是有事好商量的主,皇帝又下了明旨,咬死不给,换成其他人,户部还能想想办法,但兴宁伯,还是算了吧。
大军征讨安南,军粮是重中之重。
户部筹集不到足够的粮食已经相当没面子,给军汉们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敢向大军自筹的粮食伸手?明显找揍。
粮食多,分享一下?
依兴宁伯的x_i,ng格,八成会说,官军跋涉艰难,连续作战,体力消耗甚大,进而饭量激增,一顿五碗是半饱,八碗不稀奇,十碗才是真英雄。
夏元吉捂脸。
他有些后悔,怎么就和兴宁伯做了朋友?
如果不和对方做朋友,是否就不会产生如此实际的联想?
那样,希望或许还大点。
不过,成国公的奏疏刚送到,天子就急召他们进宫,应该不是无聊到逗他们玩,或许真有办法为户部匀出一些粮食?
奏疏上写得明白,大军筹集的多是稻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占城稻,还有不少粮种。能分到五分之一,都是不小的数额。
三人满怀希望的看向永乐帝,朱棣又咳嗽一声,“直接抽调是不行的,以库存钱帛充作军饷,换粮,卿以为如何?”
朝廷拿钱换粮?
夏元吉三人愣了一下,很快明白天子为何急着召见他们。
很显然,这事不能在朝堂上说,知道的人也不能太多,否则,御史言官的口水能直接喷脸上。
“陛下,此事恐有些不妥。”
李侍郎眉头紧皱,斟酌半晌,才道出一句不妥。可到底哪里不妥,一时之间却给不出合适的理由。
说朝廷用钱换粮不妥,还是天子和臣子做买卖不妥?
若是不给钱,直接调粮入京,朝廷更不占理。兴宁伯不出声,征讨大军也会抱怨。
这是真不把军汉当人看还是怎么着?打仗不给粮饷,还想着法的盘剥搜刮,有这样的道理没有?就算换粮的财物有一部分是大军缴获,照样说不过去。
李侍郎不说话了。
最后,是夏元吉鼓起勇气,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当前粮食最重。以钱换粮,是为朝廷计。”
“卿认为可行?”
“臣以为可行!”
夏元吉咬牙认了,打算回府就写奏疏,把事情扛到自己肩上。就算御史给事中要弹劾,他一力承担!
经过建文永乐两朝,夏元吉彻底看明白,如今的大明,需要杀伐果决的天子。这并非意味着对建文帝弃如敝履,相反,身为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