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快穿之女配范儿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uba.com/16091/47.html

南方那块地界儿,从此大概是太平不了了。她抬头和妹妹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笑道:“来,你帮我校对一下这份稿子,看有没有什么疏漏的。”

秋露笑着拿过稿子,一看题目,就扑哧乐了,只见纸上起始一行刚劲有力的大字:《关于文艺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

她收起笑意,逐字逐句阅读这份文稿,文风平实,切中肯綮,遵循标准的公文写作格式,一看就是出自姐姐之手。

不过她也能理解,有句话说得好,“思想领域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由此可以推知,如果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不作为,那么一定会有别的人去控制这一块儿。

现在可不是和平年代,宁可不要求思想领域的百花齐放,也要先保证思想的统一性和纯洁性。

“可以,好得很,没有什么疏漏。”秋露把稿子还给她,又是忍不住一阵笑。

这时到了约定的时辰,重嘉整了整衣领袖口,站起来率先领头进去。

她素来比较讲究实在,不好排场,进去就进去了,也没弄个人高声唱名,但这么一串人出现在门口,还是立刻引来了众人的注目。

众人看向门外,就见一个年轻的军装女子正大步而入,她出奇的年轻,举止出奇的沉稳,气质之盛,让人根本注意不到她的长相。她身上的军装是休闲的款式,头发束起来,精神奕奕。

这人和想象中的不同,众人的脑海里不约而同的冒出了这个念头,他们想象中的姜重嘉是什么样子呢?这会儿回想起来,似乎也模糊了。

重嘉也不摆军阀少帅的架子,就走到众人中间去,和他们一一寒暄、交谈,说些寻常话。秋露跟在她身后,寸步不离,只浅浅微笑着,并不说话。

见姜少帅这样平易近人,不少人都有些兴奋,谈性更浓,嘴皮子也利索了起来。重嘉维持着脸上官方的亲切微笑,凝神细听,时不时插上一句,也是恰到好处。这些人才从南方过来,知道南方此刻最真实的情况,从他们的字里话间,能得到很多信息。

其实正经也没有什么事,这些人只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与西北军的实权人物结识,真正要害的事,不会在这个场合说,那得等到一个更私密的场合才行。

耐着性子听他们说了半日,不过是一些生计问题,比如能不能在学校里当老实啊,能不能办报啊,政府招办事员的标准啊之类的,重嘉挑重点答了几个问题,见众人说来说去没有新意了,才把准备好的《意见》念了一遍,众人脸微僵,面上还要挤出笑容来,夸赞这是真知灼见。

文人都清高,自诩风骨出众,不愿被束缚,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姜重嘉虽出了个《意见》,但她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真要辩论起来,至少她那一套是能自圆其说的。

见过这些文人的几天后,秋露就和重嘉商量,要往京畿附近一行,一是那边有些工业基础,她想看看有没有漏可捡,二是踩踩点,为将来南下做准备。

第72章 烽烟佳人17

京畿道附近的大路上有扶桑兵不断巡逻, 但在人迹罕至的郊外,因人力不足, 巡查力度就没有那么强了。

暮色苍茫,天际还余一抹靛青, 秋露蹲在山坡上, 呼噜呼噜吃着面条。

她饿坏了,在野外潜行这许多天,只用随身携带的行军粮食充饥,连口热水也没得喝,此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捧在手里, 简直激动得差点儿哭出来。

“慢点儿吃, 要不要喝口水?”苏英华都看不下去她这惨样儿了,关心地道。

说来也巧,朝廷仓皇南逃时, 他义无反顾的留下,销毁了公司里为修建铁路准备的全部资料, 之后就一直留在京城附近,这会儿正好和秋露重逢。

苏英华不是文弱书生, 他留过洋, 玩过枪,求学时跟着导师风餐露宿, 体格健壮, 这半年来还带领着不愿屈从外国人统治的乡民们跟扶桑军队对抗,刀光剑影之下, 更是迅速成长起来。

可随着扶桑军队稳健地逐步扩大实际控制范围,他们这种野路子游击队也快扛不住了。如果秋露再晚来几天,或许就见不到他了。

姐弟乍一重逢,自然是欣喜万状,战争年代的人,颠沛流离,说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毫不为过的,何况还是苏英华这种自陷险地的情况?

高兴过后,就是叙述别情,秋露分说了一番家里的景况,听见父母已在南京安居,二老安然无恙,苏英华也是欣慰。

当初他毅然选择留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国家的栽培,唯独对不起的就是父母。

他是家中独子,万一出了事,对父母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

当听到秋露说她投了西北军,如今在西北军姜少帅麾下做事时,他又击节赞叹,对姐姐刮目相看。

而听弟弟简略的讲了离别后自己的经历之后,秋露也有相同的感觉。

战争使人成长。

她此行本来就打算摸一摸扶桑军队的底,只是还没着手去做,这会儿遇到和扶桑兵打了半年游击的弟弟,连摸底的工作也不用做了,正好找他了解情况。

苏英华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已知的情报尽数倒出来不算,还带她到了这个隐蔽处,近距离观察扶桑兵执勤。

这个坐落在山坳里的小村庄本来就只有寥寥数十户人家,扶桑人来了之后,全村搬到了深山里。如今在这里的是游击队的人,负


第47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