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天龙八部]廿五史·俱摩罗天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5/6) 目录 下一页(5/6)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uba.com/17182/3.html

人的少年男女,一路哭哭啼啼跌跌撞撞,显然又是打草谷回城的队伍。

这队辽兵行到离城二十余里,领头的百夫长目光一瞬,忽见道边有一骑马缓辔而行,马上骑者白绫束发,长衫飘风,分明是汉人装扮,不由得一愣。

边境百姓深知打草谷的后果,寻常汉人见辽兵到来,莫不惊呼走避;而眼前这人明明见到大队辽兵,却只是将马向道边一拉,让出通路,此外连眼角也不向众辽兵转上一转,只是自顾自低着头,若有所思。那百夫长平日哭爹叫娘的汉人见得多了,这般气定神闲的倒还是头一个,喝道:“兀那南蛮,在这里鬼鬼祟祟,做些什么?”见那人头也不抬,听若不闻,这百夫长怒火上冲,抬手一挥,立有四名辽兵越众而出,手中都拿着长绳索套,将那人围在垓心,放马直冲过去;只听一声呼哨。四道绳圈分自四个方向抛出,同时向那人颈中套去。

那人听得风声,抬起头来,一抹斜阳映在他脸上,但见长眉秀目,却是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他瞧着绳圈飞到面前,倏然自腰而上向后一仰,四道绳圈全套了个空,自他面上飞掠过去。便在这一瞬间,那青年左袖挥出,向绳上只是一拂,四道长绳便如活了一般,自行便兜转回去,竟是套向了四名辽兵彼此的颈中。众兵大吃一惊,待要收回,那绳子却全不由自己控制,只一愣神,颈上已全被套中,只听哎哟砰咚噼啪连声,四人尽数掉下马来。想要爬起,无奈颈中兀自套着绳索,彼此牵扯,一人才用力站起,又把旁人拽倒在地,狼狈不堪地缠作了一团。

青年转过头来,向那百夫长看去。百夫长和他目光一对,竟然机伶伶打了个冷战,心道:“好生邪门!这南蛮会妖法不成?”还来不及有什么反应,忽地眼前一花,似乎空中鸿影渺渺,自己身侧几名兵士不知怎地便已滚落地下,那青年却飘然落在其中一匹马鞍上;自己颈中一凉,已横了一柄明晃晃秋水般长剑,耳中只听他道:“要命的,退开。”

这百夫长甚是强横,脖子一梗还要还口。那青年唇边微哂,左手一探,已将他腰刀拔了出来,长袖挥处,头也不回便向后激射出去。只听嗤嗤数声,恰好将缚住众俘虏的绳索割断,却连各人的衣服也不曾划破半点;跟着右手长剑翻处,寒光闪动,几名想要自后掩上的辽兵也看不清他如何动作,便觉腕间剧痛。那青年一剑分刺众兵手腕,自有先后之别,但只因动作太快,当啷一声,众辽兵手中佩刀已是落了一地,竟只发出了一下长响。那百夫长得此空隙,刚想要拨马后退,哪料得对方如此快法,才松了半口气,长剑回处,又已指到了他咽喉之上,直是束手就戮,更无半分招架之机。

一时众辽兵连连呼叫,俘虏们纷纷逃开;一团混乱中,忽听一人朗声道:“好功夫!”说的却是汉语。

那青年心中一动,转头看去,只见战局外围立着十几骑马,马上人也是辽兵服色,带弓悬箭,马颈下挂着些狐兔之属,显是出城打猎的兵士,见此处争斗方过来探看。那叫好的是一条昂藏大汉,骑在马上也比旁人高出了大半头。穿的虽是普通辽兵的羊皮袍子,然只跨马在当地一站,便如渊停岳峙一般,却不是萧峰是谁?

那青年凝神看了两眼,忽地反手将长剑还匣,勒马退开数步,正面对着萧峰道:“见笑了!南院大王当日于十万军中平乱救驾,武功威震当世。在下这等小技,只怕入不得萧兄法眼。”

萧峰未料眼前陌生青年竟识得自己,且见他唇边似笑非笑,言下隐有嘲讽之意,心中疑窦丛生,沉声道:“尊驾何人?”

那青年微微一笑,就马上举手一揖,道:“在下慕容复!”

北乔峰南慕容齐名多年,今日却在这塞北边陲初次相见,萧峰亦不由得一惊。待要细问时,那百夫长转眼瞧见是他,急忙与众辽兵一齐跃下马来,牵缰在手,快步走到他马前躬身行礼,齐声唤道:“大王千岁!”

萧峰抬手相还,道:“罢了。”却见那百夫长立在当地,一副气鼓鼓的模样,眉头一皱,问道:“你们是哪一队的人马?为何不归本队,却在这里喧哗纠缠?”

那百夫长道:“我们是撒里葛部的探马队,今日出城来打草谷,谁知……谁知这人……”说话间抬眼瞪着慕容复,言下恨恨不已。这是他见慕容复和萧峰似乎谈起交情,说话咽下去了一半,不然什么蛮子宋猪之类早都骂了出来。

萧峰脸色一沉,低喝道:“我前日便有明令,凡南院下属军中,打草谷之事一律禁绝。你们难道不知?”

众辽兵立时都拜倒在地,一个个低头不语。只有那百夫长期期艾艾地道:“回大王,并非是属下等胆敢违抗军令,只是……只是……”

萧峰见他欲言又止,早猜到是他们职位低微不好开口,当下转头看向身后随他出猎的南院部将,意示询问。众将见萧峰脸色严冷,都低下了头,一时无人敢说。呆了片刻,南院枢密使耶律莫哥方纵马上前,低声道:“大王息怒,这打草谷一事,并不是他们明知故犯,实在是那禁令……那禁令……南院本境所属三部族军都不知晓。”

萧峰心下郁怒。他自也知道积重难返的道理,辽军自来朝廷不供粮秣,官兵一应所需都是向敌人抢夺而来,自立国以来莫不如是;如今自己忽然下令禁绝,虽料到困难重重,却不曾想有这等阳奉阴违的岔子,沉


第3节(5/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