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你没有封赏,跟着他就有,以后还有谁会愿意跟着你出生入死?”
贪图封赏的人会肯冒着有命领赏没命享用的危险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她看霍去病手下都是匈奴降将,就以为靠着封赏,便能买到部下的忠诚?那些匈奴降将都是冲着高官厚禄,就肯跟着霍去病玩命?卫青终于抬起头,但是很快又低下头去继续吃饭。平阳公主再聪明,也不过是妇道人家,战场上的事,和她解释了也没用。“随便他们吧。我也老了。再说我怎么能和我的外甥一争高低?”
“你不想和他争,他就不和你争了吗?所有的人都看得见他的风头已经压过你,就你自己看不出来。你手下已经有多少人投到骠骑将军麾下了?”也就卫家的这群傻子到现在还不知道,霍去病从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自从霍去病出现在刘彻身边,卫子夫妒火中烧,当时还只是侍中的霍去病却一点也不介意姨妈对自己百般猜忌排斥,平阳公主就发现比起卫家的亲戚,霍去病似乎和刘彻反而更亲近。稍稍留心了一下,平阳公主越发肯定在霍去病眼中,除了刘彻以外,好像世上就没有与他有关的人一样,只有他的亲娘和唯一的舅舅还勉强能让他上点心。
果不其然。当骠骑将军崭露头角,根本不肯接受卫家的裨将,凡事只以刘彻的利益为优先考虑,根本不考虑卫氏家族的利益,当时便已经隐隐有了脱离卫家自立门户之意。
后来骠骑将军渐渐立威,军中慢慢形成卫、霍、李三足鼎立之势,万幸李广虽然看不起卫青的出身,经过甘泉宫救驾事件之后,对卫青的好感至少比对霍去病多。平阳公主还来不及庆幸李广即使不偏向卫青,至少是一股不会偏向霍去病的中间势力,接着就发现李广的儿子李敢和霍去病私交甚笃。李广已经老迈,唯一的儿子李敢一心向着霍去病,也就是说用不了多久,李家在军中的势力都会随着李敢一起归到霍去病手下。
漠北大战之后,虽然卫青和霍去病一起被封为大司马,刘彻是让两人的官阶、俸禄等同,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卫大将军已经是日薄西山,而骠骑将军风头正健。卫青手下的人大批地投向霍去病,而霍去病照单全收,分明是正式和卫家撕破脸,宣布自立门户,开始和卫青抗衡。
“尤其可气的是你外甥居然把这些人都收了下来,还封了官,他眼里还有你这舅舅和大将军吗?”
“去病毕竟年纪还小,不懂事。”看到手下的人纷纷倒向霍去病,而霍去病居然毫不愧疚地全都收下来,卫青不是没有嫉妒过,可是接着就看到霍去病当面十分客气地先奉劝这些人,骠骑营的规矩不比骠骑将军好说话,要不要再考虑考虑,一旦对方说不再考虑,他就把人收下,然后在校场把这些人往死里整,分明是以骠骑营严厉的军规为借口,存心捉弄背叛卫青的人。骠骑营的严苛纪律自此出了名,以至于后来再有人来投军,都会被人问“要投‘文将军’还是‘武将军’”来戏耍。不明就里的愣头青大多是一听“‘文将军’为人和善,军营里的规矩也比较松”,便头也不回地投到霍去病麾下,然后发现总是挂着温和笑容的骠骑将军才是恶鬼一样的“武将军”,表面严厉的卫大将军才是好说话的“文将军”。军中甚至还闹出过这样的笑话,说在卫青手下要当心他怒,在霍去病手下却要担心他笑,不过卫大将军怒起来,最多也就是背着沙袋绕校场跑个十圈二十圈的后果,可要是骠骑将军笑起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举家迁离长安的准备。结果霍去病二十三岁生辰的时候,霍嬗写了幅字给他,虽然写得歪歪扭扭,毕竟是嬗儿送给爹爹的第一份礼物,霍去病还是很高兴,逢人就笑,第二天刘彻的案头就被要求离京去守边关的请愿书淹了,让霍去病纳闷自己的人缘怎么差到如此地步。
至于那些离开卫青投到霍去病门下还被封官的人……在骠骑营被这样恶整过以后还熬得下去的一定是人才。既然是人才,霍去病就绝对不会像刘彻一样,犯下“皇后的外甥不能做官”之类的错误。
“他不懂事?”军营禁止女性出入,平阳公主不知道霍去病把那些背叛卫青投奔他的人怎么样了,只看到霍去病被封为大司马以后,便和卫家彻底决裂,“我早就说过,你们卫家一家子的糊涂蛋,就只有你二姐母子两个懂事的……”
“我就不明白了。你也是,三姐也是,为什么都钳着去病不放?”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