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皇帝有些好奇的接过去,打开来看。
不过越看他脸色越是凝重。
平安的这份计划,经过了思考和整理,可比之前平安跟田太监说的时候细致明晰了许多。
之前田太监回京之后,只来得及在皇帝将平安的意思说了一遍,之后事情传开,朝中也有人想要插手,皇帝索性就暂时将这件事按住了,打算等平安回来。
果然,平安没有让他失望。做事的时候,他能够沉得下心,从水泥的发明到之前那个标准化,都能说明这一点。张东远也说过,平安不管去哪里,都能够带来些改变。若不是舍不得,皇帝还真想将平安到处外派,让他多做些实事。
而要他出主意的时候,他的点子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奇思妙想,又偏偏能够切中问题的核心,令人赞叹。
譬如此刻平安这份计划书之中所提出的解决办法。
以皇室的名义城里水泥公司和道路公司去做这件事。这样一来有几个好处,第一既然是皇帝出面,朝臣自然不能跟他争了。
二来有这块牌子在这里,在地方上做事时,也不至于会受到阻挠。毕竟他们有上达天听的本事,谁也不会愿意惹这种麻烦。而换做任何一方势力来做这件事,都达不到这种效果。平安还特意解释了一番,说这样做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路全部修好,改善百姓的生活。
然而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掩盖着的第三个好处却是:水泥厂和道路公司一切盈利,将会被纳入内库之中。
之前皇帝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东西。毕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没想过从中捞好处。不过经过平安提醒之后,他才发觉原来这也是能挣钱的事,这样一来,交给别人,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反倒是将这部分钱纳入内库之中,更让皇帝放心。
虽说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大楚开国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的后代们骄奢淫逸,肆意妄为,所以分出了国库和内库。
国库里的钱,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国家收到的税收。这些钱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除了发官员们的俸禄之外,其他的都在了各种工程和政事上。
至于内库的钱,自然就是供给帝王和皇室花费。内库的钱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库拨款。每年国库都会从税收中拨出一部分放进内库。二是皇庄皇店的经营所得。不过这部分收入其实很好,也就够后妃们的脂粉钱。真正的大头,还是国库拨款。
所以平安给了皇帝一个说服大臣们的办法:成立皇家工厂和公司之后,内库便不再要国库拨款了。
第116章 这叫快刀斩乱麻
不要小看内库每年收到的这些国库拨款,实际上加起来也是一笔巨大的数量。
事实上,有一个大家都知道,只不过不说出来的现实就是:所有的大臣们,尤其是户部,每年都在琢磨着怎么减少往内库拨款。甚至如果遇到了灾年,宰相们还会算计着怎么让皇帝从内库掏钱出来弥补国库的漏洞。
一个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大楚立国已经百年。百年的安定生活,已经开始渐渐腐蚀这个国家,从上到下。如今百姓们的日子还算是能过得下去,但是许多灰色地带早就已经出现了。所以这几年来,国库能够收到的税收,是越来越少了。
但要花费的钱,不但没少,还越来越多。尤其是这两年要打仗,那钱更是流水一般的花出去。
而朝臣们争夺修路这件事,为的并不是钱,而是政绩。所以只要皇帝肯开这个口,多半就能够成功。
这其实也是平安的一点小心思,因为这件事如果不能这么处理,那么接下来等待着自己的,必定是无穷无尽的骚扰和各种麻烦。他平安只是个小太监,不是每个人都有商有量好好说话的,到时候要面对的局势会复杂得多。
虽说他也不是处理不了,但是何必要费这么一番功夫?
皇帝看完了计划书之后,面色发沉的思考了一会儿,才问,“平安,你确定这些东西能够盈利?”皇帝已经听田太监说过财无定数的理论了,细细思索,也觉得十分有理。
想当年大楚初初立国时,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废待兴,那时朝廷每年收到的税银,竟只有不到千万两。而如今朝廷能够收到的税,却足有三五千万。若是天下之财有定数,岂不是朝廷在盘剥百姓?然而百姓的生活比之开国时,却不知好了多少。
所以皇帝很容易就接受了平安的这个理论,这会儿也不会觉得自己经营个水泥厂,就是在“与民争利”了。
他担心的是自己大话说出去了,到时候不能赚钱,内库捉襟见肘。
其实皇帝赵祁已经算是个开明的守成之君,并不骄奢淫逸,然而必要的用度,却也不能俭省。
就算皇帝自己本身能够节省,但每年给后宫嫔妃支出的用度,宫殿修整,采买珍玉珠玩和绫罗绸缎,乃至于年节时给朝臣们发下的赏赐……这些却是绝对不能省的,否则何以展示天家气象?
“陛下放心,若到时候不能盈利,那我一定再想出个赚钱的法子来,弥补内库的损失。”平安不甚担心的道。
皇帝闻言哼了一声,“那折扇也是你想出来的吧?”
平安嘿嘿傻笑,避而不答。当时只是想着要给那些工匠的家属们找点事情做,让他们能够在秦州安家。没想到效果那么好。
不过这件事,本身也不适合皇帝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