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硬件头一个,就是缝纫机。
姜宁算算自己手上的流动资金,由于购买了小洋楼和几千块钱木材,她手上现在能挪动的,大约有八.九千块钱。
这还是因为这年头房价很实惠,小洋楼售价就小几千,不然她可能会缓一缓再置办房产的。
姜宁翻了翻存折,八十年代很了不起的万元户,她花了几个月时间就达到,哪怕算上前期累计,也就一年多。
看着似乎很简单,但她知道其实不然。
这年头固然机遇多多,但想领先一步,眼光魄力缺一不可,而且最关键还的人脉关系,没人脉没关系,任你再聪明,最多也就当个小个体户,闷声发财,再想往上走,就受到诸多政策局限了。
改革刚开始这两三年,先富起来的无一例外都是关系户,头一拨就是各种二代,姜宁手上这万把块钱,在人家眼里不算什么。
不过吧,投胎这技术羡慕不来,姜宁对自己目前发展还是挺满意了,新厂子规模大小,就看手头资金办事吧。
她斟酌一晚上,隔天就利索安排起来了。
一百六十块钱的蝴蝶牌缝纫机,先进三十台。
缝纫机票她一直攒着,姜红兵也帮忙留意,票是有的,这回挂了拉链厂的名头,走公家路线,中小批量购置也没啥难度,很快拉了回来。
就是厂房挺大的,虽就着几堵主墙分割出几个大房间,三十台缝纫机连一个房间也能没填满。
先这样吧,有了第一个车间,第二个车间还会远吗?
这些事姜宁都是吩咐田斌去办的,她本人开店营业,同时还往店门外再次贴出招工告示,招聘熟手女工。
哪怕会使缝纫机的人比例不高,但耐不住西河坊人流量大,告示上明确写了工资待遇,应聘的人不少,一天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
应聘的活姜宁实在忙不过来,于是就交给彭弘毅了,他打理加工场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很认真很负责,就算缝纫机没实际操作过,也能轻易胜任考察手艺这工作。
他看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按照姜宁给的条件选人,不足一旬就招满了三十名女工。
女工一被聘用,次日就上班,后院那七台缝纫机连同原料仓库也一起挪了过去,方便统一管理。
姜宁这边非常忙,管理人手紧缺,姜红兵就把胡国川还回来了,赵向东许卫国介绍的那四个老战友早陆续到位,他那边人手挺充裕的。
多了一个人,姜宁立即轻松不少,她考虑了一下,留着田斌在店里帮她的忙,彭弘毅胡国川就暂时都放在厂子那边,等上轨道后再回来一个。
厂子从无到有,又招了一大批新女工,必须多放个人看着。
除此之外,作为第一批女工的石小兰等人,已经升级为小组长了,除了做好自己工位的活以外,还得顾及整个小组的进度与质量。
当然,她们是干得非常高兴的,毕竟升职加薪了嘛,管着一组五六个人,七人神采奕奕,走路虎虎生风,连上班得多步行半小时也毫不在意了。
彭弘毅胡国川打理厂子之余,已领着数十名女工开始生产夏装。
没错,就是夏装,现在已是新历四月末了,春季接近尾声,春装能供应得上店里销售即可,其余富余人手,立即投入夏装生产上去。
忙忙碌碌,新厂诸事堪堪打理停当,不过姜宁也没能歇口气,她腾出手来,开始培训店里新招募的售货员。
她在招聘缝纫女工的同时,也招募了六个女售货员。毕竟这时候的姜宁,应该总领全局了,门店需应格外注意,却不能困死在这里。
当雇工不再受限制,聘请店员势在必行。
售货员的要求比缝纫女工高多了,不求夺人眼球,但必须体貌端正,口齿伶俐,勤劳肯干,衣着不一定好,但得干净整洁。
反正春夏秋冬,姜宁打算都给她们配两套工作服的,家境不好没关系,人不邋遢就成了。
店员是姜宁亲自面试的,二三十个应聘者选了六个,未婚已婚都有,年纪最小十八,最大二十四,教了几天已经能招待顾客了,十天半月后更加熟练。
就目前而言,她很满意,观察了半个月,还在里面选了一个叫杜鹃的姑娘作为组长。
杜鹃虽然不是最伶俐的,相反她是最老实的一个。不过她有个好处,就是工作格外认真,分派给她的任务,不管大小多少,有没有人盯着,她一律仔细完成,有时宁愿耽搁一下自己的下班时间。
嗯,现在店里的营业时间已经延迟到晚上九点了,店员们分了三个班次,保证门店营业时间内,会有四个人同时上班。
不过就算杜鹃是组长,收钱柜也是不给她碰的,姜宁在店里就自己亲自收款,如果暂时离开,就由田斌接手。
以后摊子再大些,就聘请收银员吧,店里明码标价,再配置一套严谨的制度,也不怕收银员中饱私囊。
不过现在先这样了,姜宁折腾完所有事,已经一个多月之后了,她总算能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