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峰上完课后,在宿舍煮了一碗面条吃了,就准备睡觉。他昨晚睡得太晚了,当他感到头晕晕的时候,看一下表,已经凌晨三点过了,漱了一下口,脚都没洗就躺在床上。幸好课文比较熟悉,是周一讲的内容的第二课时,只需解决几个问题就行。
吃完了东西,就觉得两眼重得很,几乎睁不开,就关好门快速躺在床上。可刚刚盖好被子,就听到门砰砰的响起来。很不情愿的下床开门,原来是林呈珠,她现在倒主动了,而且也觉得没有必要避讳什么。
“你干嘛呀!磨蹭这么长时间。走,街上吃早点。”
“我吃过了。现在很困,只想睡觉。”
“昨晚什么时候睡的?你成天想什么呢!”
“你说呢!我还能想什么!”
“真不是好东西!”
林呈珠一想昨晚的情形,脸不由得红了起来。杨雨峰是无心的说,也没想那么多,可突然也意识到自己讲错了。不过,转念一想,错就错呗,反正正好说明自己对她是一往情深的。林呈珠也注意到他两眼红红的,明显是睡眠不足,本来打算让他陪着自己去,看他样子也就作罢。
“那你就好好休息。也别东想西想的,不起作用,门都没有!我找别人去了。”
“好吧。你自己决定。”
一关好门,杨雨峰迫不及待的爬回床上,干脆连手机也关了。林呈珠则遇到上完课的李晓迎,就约着她,两人到街上吃早点。林呈珠和杨雨峰在宿舍门口的情形李晓迎也看到了,她心里虽有些失落,但比较放得下。一路上,林呈珠总是说个不停,李晓迎从未见到她有这么兴奋过。又是说这里的人好处,说学校环境不错,学生听话学习努力。虽然没有半句提到杨雨峰,但李晓迎知道她为什么这样激动。
杨雨峰一直睡到午饭时间。吃饭时,喜欢踢球的老师又聚在了一起,他们时而讨论足球的事,时而说一些八卦的东西。杨雨峰把林呈珠做的肉酱拿出来和大伙共享,每个人都很知趣,只是挑了一点点。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好东西,在家乡没感觉到特殊的地方,不比在他乡那样有着特殊的味道。杨雨峰记得大学时,每次从家里带去的肉酱几乎一周之内就会被消灭干净,而家里人到学校探望他时总不会忘记带着去。
林呈珠还是和那些人一起打伙做饭,本来也希望杨雨峰加入的,可杨雨峰说自己时间不固定,随时会被踢球影响吃饭时间,加入了也没意思。林呈珠也没坚持,但也拒绝杨雨峰的建议,干脆两人做饭吃。而她的理由是刚分工,应该接触更大的范围,杨雨峰觉得也很有道理。她性格那么孤僻,再生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对她和自己都不好。而且,杨雨峰自己做饭,林呈珠也多个吃饭的选择,偶尔杨雨峰也可以跟着林呈珠去蹭吃一顿。
饭后的中午相对安静,杨雨峰由于早点后睡了很长时间,所以就没睡午觉。下午已经约好了和学生踢球,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林呈珠也是有午睡的习惯,没有大事就不必去影响她。天气不错,很凉爽的,正好可以看一下书。一有时间就看书,这是他的习惯。他从办公桌上拿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从这本书中,他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对诗词的理解也更深厚。
杨雨峰在中学阶段对天朝文化的理解仅限于课本知识,读大学时由于是中文专业,才恶补相关知识,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相关理论著作。毕业后,读书这一习惯一直坚持着。工作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而且选择的空间更大,更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天朝是诗歌的国度,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出现了大量的著名诗人。可以这么说,离开了对诗歌的理解就谈不上对天朝文化的理解。这也是杨雨峰最近才明白的道理。他读的中外名著可以说数量上是惊人的,到将毕业时学校图书馆的小说几乎都看完了,甚至连宿舍隔壁租书地方的武侠小说也全部看完。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他发现名著都有着诗的意境,无论是西方的还是天朝的都按照诗歌的特点来谋篇布局,小说中的无数个事件就是诗歌中的意象,所有的事件组合在一起就像诗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一样要形成意境,也就是小说的主题。没有了主题的小说,就像诗歌中没有了意境的意象一样,那样的小说没有灵魂。
天朝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钱钟书先生说天朝的诗歌一出现就是最成熟的,是诗歌的最高境界。而西方文化的发展方向正是不断的向东方靠拢。毫无疑问,天朝现代的文化必须向古代汲取养分才有生命力,离开了先祖创造的东西,天朝文化就失去了根本。杨雨峰对此深信不疑。
他看到了书中王国维论述意境“隔”与“不隔”的内容: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fēng_liú,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