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钱到用时方恨少  阆苑宋歌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uba.com/69463/30.html

夜幕下的凤凰楼富丽堂皇,优雅舒适的包厢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萧潇雨心里牵挂着那些难民,不免觉得心里很烦闷,出了酒楼她又来到后面院子透透气。

萧潇雨一边走,一边想着:施粥场只能解一时之困,而非长久之计。如果要想彻底解决问题,那必须要让难民们不管有饭吃、还要有事干,也就是自己能养活自己。

汴京城是京城。所以,荒地和闲置地肯定不如其它地方多。安置这么多的难民,而且还要保证人人有事干,那可不是动动嘴巴那么容易哦!

汴京城虽是相对富裕,但大部分费用都花在军费上,因为汴京城内共有驻军十万多人,所以,花费极大。

宋朝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构成,此外,还有土军和弓手。禁军是中央军。包括皇帝宿卫军和征战戊守部队,分别隶属三衙。

第一种: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乡兵也称民兵。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

第二种:蕃兵是北宋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人熟户部族军组成。

第三种:土军和弓手属地方治安部队。由巡检相县尉统辖。

前3种虽任务,但都是职业兵或者是属于民兵性质的。而只有禁军才是北宋的中央军、就是正规军,也称“上军”。“上军”是国家武装的主力安史之乱前这些武装的费用大部分由朝廷支付。

随着军队地方化的完成,军队成为由当地人组成的驻守于当地并由当地赋税供养的地方军队。

在汴京十万多人的军队成为巨大的销钱机器,所以,汴京的税收大部分都是用在这上面的,而税收主要以农税为主,因此给农民造成了极重的生活负担。

宋军兵器以弓弩为主,弓弩兵在宋军中占六成以上。

宋朝为制造弓弩,设有专门的机构,官营的兵器工场规模也颇大。北宋前期,弓弩院,造箭院各有有工匠一千多人,平均一人一日可造弓一张,或造箭三十枝。但在**的官僚管理下,弓弩质量较差,随意抽取三张弓检查的话,或许没有一张弓令人满意。这也是因为宋朝的兵器工厂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而金朝的兵器工厂制造的兵器上都刻有监造官的姓名,如有质量问题,即可捉拿查办,所以质量较有保证。

宋朝的钱币收入3682万余贯,指出3317万余贯,其中军费944万余贯;绸、绢等纺织品收入874万余匹,支出723万余匹,而军费却达742万余匹;粮食收入2694万余石,支出3047万余石,其中军费为2317万余石;草收入2939万余束,支出2952万余束,其中军费为2498万余束。一年所用,养兵之费用大概占了六、七成。养兵之费占财政收入六分之五。

宋代的生产和维修武器装备的费用虽然不一定列入军费,却不可忽略不计。当时军器价值也是相当昂贵的。北宋时,陕西一带,一枝弩,钱1贯500文,1张弓,钱700-800文。南宋初,1副全装甲价值38贯200文,1副马甲40贯100文,1张弓2贯800文,1把提刀3贯300文,1枝弓箭,74文,1枝弩箭65文,造弓10000张,需要牛筋6745斤,牛角11000只。如果要装备数十万乃至百万大军,其庞大的军器费用是十分惊人的。

由上速情况可以看出战用装备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萧潇雨仔细盘算后深感兵器之贵。她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开设几家铁器铺把那些有体力、有技术的年轻难民们,集中安置起来,这样不仅能解决难民的生活问题,还可以增加收入,等保证了质量也提高了产量的时候,就可以将制作武器当成生意来做,岂不是件完美的事情。

但是开办铁匠铺需要的又是资金,而眼下最缺的就是钱。

“哎!”萧潇雨感叹着。

今晚没有月光,夜风吹着树梢微微地晃动着。院子里一片漆黑,只有几个红灯笼挂在青石小道的两侧,灯笼里发出微弱的光照亮着脚下的路。

萧潇雨一边走,一边想着心事,走着走着,无意间看见前面有个黑影躲到了一棵大的古树后面。是谁?为什么鬼鬼祟祟地躲到树后面去了?萧潇雨心里好奇,不禁尾随而去。

萧潇雨蹑手蹑脚地走到大古树的后面,她一边从地上捡起一块鹅卵石,一边大声喊道:“是谁?快出来,再不出来,我就喊人了。”

树后的人迟疑了片刻,走了出来。

借着微弱的光,她看清楚了,此人是宗碧。

“怎么是你?宗碧。”萧潇雨诧异地问道。

“是我。”宗碧说。

“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进酒楼?”萧潇雨又问道。

“你……我……”宗碧支吾着。

“你怎么了?”萧潇雨问。

“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你了,所以,只想偷偷看你一眼。”宗碧说道。就为了偷偷看一眼?宗碧的这个理由有点牵强。

“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到酒楼里面坐会儿吧,喝了酒再走吧。”萧潇雨盛情地邀请道。

“不去了,下次吧,哦,对了,忘了把这个给你。”宗碧说完,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萧潇雨。

接过了宗碧递过来的一张纸,借着微微的光,萧潇雨看了一下,原来是一张1000两黄金的银票。

“这是做什么。”萧潇雨不解地问道。

“你不是正在搭建施粥场和搭建难民临时住所吗?想必银子一定不够吧。这


第三十章钱到用时方恨少(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