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抓住最后的窗口  熬鹰航空业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uba.com/78187/380.html

既然海军要求用运七为平台,西南科工也只能就这样定下来,最合适的平台运八现在还不够成熟,杨辉也不能硬着头皮要求用运八。

都说了方案要靠谱风险要小速度要快,那就只能是运七为平台。想想上一位面中,用运七这一级别直线客机为平台预警机也不算少,诸如瑞典的萨博340预警机,以及巴西和印度联合研制的预警机也是以emb145支线客机为平台。

这些挂着预警机牌子的家伙都用支线客机做平台,临时拉出来的简单成品货架预警巡逻机,用运七做平台也还算可以忍受,至少算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倒是总参有些不同的意见,他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海军的需要,空军规模比起海军更大,北方防空压力一点也不小,同样也需要解决预警机的有无问题,空军要负责的空域那就实在太大了,运七这样的小飞机做平台,实在是太过于鸡肋。

张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却又被同时打断,无奈只有咽下去。总参都是聪明人,知道通盘考事情,首先运八现在是没法考虑的,唯一的好东西就是刚定型的大家伙:四发轰油六。

这东西绝对是非常合适的一款机载平台,作为一款都快要接近波音707飞机的一百吨喷气式飞机平台,做预警机平台完全不在话下。

甚至再激进一些,将下马的空警一号重新搬上四发轰六平台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这风险就太大,国家肯定没法认同。

唯一可靠的方案就是将到手的a9雷达整两台,学学英国佬的猎迷预警机,前后各两部雷达。实现360度无死角覆盖。至于说这样布置会导致本来就非常丑的四发轰六变得更丑,事实告诉你土鳖并不会嫌弃。

看起来很有实现的价值,但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a9雷达对大型轰炸机最远搜素距离不过300千米,跟踪的目标也不过最多24个。这样的雷达就算实现360度无死角,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加上这a9雷达来源并不可靠,二三十台雷达能在满足了海军使用之后,空军还有多少余额,就算勉强上马,能供应几架大型预警机的制造使用?

即使强制上马这项目,杨辉也绝对会阻止它,笑话。恐怕还没有等到这种大型预警机完成研制,美帝就开始制裁行动了,雷达哪里去找?像上一位面那样找以色列?呵呵呵

还是老老实实的来,做个符合a9雷达身份的小型预警巡逻机,算是短平快项目,研制起来速度可以比较快的完成难度也小,到时候在89年秋季之前多囤积一些备件,能让这些临时货扛到九十年代中期就够了。

真正的预警机还得要看苏联解体之后有没有机会,在苏联解体的时预警机项目可不老少,大盘机有a50的后续发展型。中小型的小盘机在雅克设计局安东诺夫。随便搞到一个就算是可以开始真正的预警机之路了,到时候轰油六平台刚好也成熟起来,一切都正好。

虽然其他人不知道这些。但他们有自己的考虑,对于a9雷达的性能,明白事理的总参人员也能想到,跟踪24个目标的雷达需要大型预警平台?就凭借这一点大型预警机就不要想,留给海军做小预警巡逻机刚好合适。

把人叫住之后,这位总参调研人员又问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光是有雷达机体绝对是不够的,要做出一款堪用的小型预警机,我们还需要有一套合格的中央处理系统,这一点我们没法回避。”

没有中央处理系统的预警机是不完整的预警机。为了以最快速度拿下这项目,杨辉只能是祭出最后的杀招。

“我们现在的确没有这种能力。要最快速度拿出成品,我们需要有外援。不管是美国英国,只要我们现在给钱都能请到有经验的队伍参与研发。”

没错,若不乘着这最后的一个窗口期,赶快找国外的老师学上个一招半式,单单是西南科工自己来玩这项目,两年时间拿下恐怕还有些玄,而且还不一定能最高效率的做好整合。

自立更生固然好,拿来主义也不能丢,优秀的团队就在于能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只有在这次的项目中把西方的技术学到一些,才能在后面的大型预警机项目中做到更好。

听到要请外援,海军有些疑问,什么样的外援可以请过来,帮助共和国自己研发预警机这种东西,这东西实在是有些敏感。

“这两个国家的公司都还算是不错,英国下马了猎迷预警机,但就他们在猎迷预警机研发中积累的技术要参与我们现在这个项目也够了,但美国会帮助我们做预警机项目?还是海军使用的预警机,这应该是非常敏感的一个项目吧?”

这就是海军想多了,现在的美国或许的确对共和国还有些防范,但前面共和国和苏联之间的媚眼不断,被上了眼药的美帝在这个时候要阻止的可能性实际上是比较小的。

“不不,我们研制的不是预警机,是用于巡逻的飞机,再加上我们要的这款飞机的性能并不怎么优秀,其实也就是美国在50年代的c121预警星水平,想来阻力不会太大。”

还有一个方面杨辉没说,就算说了这些军队的家伙也不一定能想明白,要知道现在负责美国预警机研制的格鲁曼公司都快揭不开锅了,虽然有f14项目还在支持格鲁曼公司。

但格鲁曼在f14的研制时太早了,当时美元还坚挺,格鲁曼给出了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但谁知道后来美元萎了,格鲁曼可谓遭


第三百八十章:抓住最后的窗口(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