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激战(2)  天兵在1917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uba.com/88357/1032.html

日军的第一坦克联队是在战斗爆发的第六天下午赶到战场的,红军的不断空中袭击让第一坦克联队集结和行军十分困难,强行征调了大量的当地民夫以及选择夜间行军才蹒跚抵达了战场。∽↗

赶到战场的第一坦克联队共计有履带车辆75辆,汽车18辆,兵力约1050人。整个联队下属一个轻型战车中队和三个中型战车中队,其中轻型战车中队装备95式轻型坦克,而中型战车中队则装备89式中型坦克。

从坦克性能来说,日军的-26相差无几,大家算是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强太多。但是从坦克数量上来说,那简直就没办法比了,日军将第一坦克联队以及配属给步兵部队的坦克加起来来,总数都不超过150辆。

而红军一个坦克团就有95辆坦克,而参战的红军有多少个坦克团呢?五个!再加上配属给步兵使用的坦克,总数可是完爆鬼子。

当然,对于机械化程度很低的鬼子来说,第一坦克联队的加入无疑大大增强了第七师团的战斗力,面对骑1师和骑2师的围攻,这个师团竟然打得有生有色。

对于骑1师和骑2师来说,这就是耻辱了。尤其是对科涅夫来说,这个结果是不可接受的。卫国战争中的科涅夫大家都熟悉,红军的三驾马车之一,步炮协同玩得最好的红军将领。但是科涅夫早期的军事生涯并不是特别顺利,至少跟图哈切夫斯基、乌博列维奇这种坐直升机升官的军事天才是没得比的。

内战前后。科涅夫一直在干政工工作。直到遇上伏罗希洛夫之后。在后者的鼓励和建议下,科涅夫才“改行”干军事指挥工作。在伏罗希洛夫的关心下,科涅夫进入了红军军事学院高级指挥员班进修,在1927年结束学业之后回到了自己的老部队。

不过科涅夫的运气真心不好,当时军委的带头大哥是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尤其是后者,对于老敌人伏罗希洛夫赏识的“所谓人才”图哈切夫斯基根本就看不上眼,尤其是这位人才之前一直只是干政委的。对于这种半路出家的军事指挥员,图哈切夫斯基自然不会有兴趣更不会有好感。

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不光对科涅夫没啥好感,还有打压科涅夫的嫌疑,从高级指挥班毕业之后,科涅夫就被降级使用了,从原来的师政委级别给降成了团长。之后足足用了五年的时间,科涅夫才重新恢复正师级级别。

不过当时科涅夫并不气馁,他申请进入红军最高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这一次又是伏罗希洛夫帮忙,他才得以如愿以偿。毕业时。校方给科涅夫的评价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军长。”

不过可惜的是,科涅夫并没能成为军长。图哈切夫斯基依然看不上他,毕业后的科涅夫依然只是师长。历史上,科涅夫真正发迹还得等到图哈切夫斯基被清洗掉之后,那之后在老领导伏罗希洛夫的关心下,他是顺风顺水。

不得不说,图哈切夫斯基这个人确实有军事天才,但是其人为处事恐怕是成问题的,想一想连跟他一起搞机械化的叶戈罗夫在大清洗发生时,都朝他捅刀子,可见这位是多能拉仇恨了。

当然,我们并不知道科涅夫是不是很怨恨图哈切夫斯基,因为看不到历史记录,不过从后来科涅夫的表现看,图哈切夫斯基是看走了眼了,这位前政工干部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

比如现在,作为骑1师的师长,从战斗打响的那一刻起,科涅夫就憋着一股子劲要为老领导伏罗希洛夫长脸,希望用优异的表现回报老领导的知遇之恩。

可是他的部队却不那么给力,原因很简单,骑兵部队确实过时了,而且红军的骑兵使用方式也有问题,轻火力重机动,而且在进攻投入上过于急躁,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比如这一次,当科涅夫亲自到一线督战,命令部队必须在当天突破敌第七师团的防线时,就遭遇到了敌第一坦克联队的反冲击。冲锋中的骑兵一头撞上冒着黑烟的钢铁怪兽,然后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几乎是一个照面,科涅夫的冲锋集群就溃败了下来。

如果不是89式坦克性能不理想,如果不是鬼子也没太弄明白坦克到底该怎么用,被击溃的就不止是冲锋集群,而是整个骑1师了。

打退了鬼子的反冲锋之后,科涅夫陷入了沉思,骑兵部队的表现乏力他看在了眼里,作为一个军事家,他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骑兵还有未来吗?

在这个问题上,科涅夫可不像第一骑集的老顽固那么自信,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他,通过实战已经越来越接近得出真相——骑兵确实不太顶用了!

那么用谁来取代骑兵的作用呢?科涅夫自然而然想到了图哈切夫斯基一直在搞的机械化,虽然他跟图哈切夫斯基有个人恩怨,但这不代表科涅夫会被仇恨蒙蔽双眼。而且在搞机械化的代表人物中还有乌博列维奇,要知道这位也是科涅夫的老领导,内战时期他就在乌博列维奇的领导下战斗过。

内战结束之后,几次进修期间,他都有跟这位老领导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对于乌博列维奇他还是很敬佩的,所以在别的第一骑集老兵们顽固的抗拒机械化时,科涅夫则在静静的研究机械化作战理论。

虽然科涅夫不见得完全同意这些理论,但是他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现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他渐渐的理解了图哈切夫斯基和乌博列维奇的想法——机械化是趋势,而且是大势所趋


50 激战(2)(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