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万山在握(十六)  重启大明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2duba.com/88428/516.html

这一夜有许多事发生,有侯大苟利用自己在广西经营十数年的人脉,来进行的致命一击,如果不是黄萧养的反戈一击,丁一将不得不亲身面对这一切,尽管从没有一天放松过自己训练的他,凭借自己身上两把左轮,以牛仔拔枪这种变态的射速,可以在一开始的两三秒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放倒对方十到十二人,然后枪响会引来警戒部队的包抄,但无论如何,当丁一需要自己在靖西伯府,用枪来解决问题时,就已经是一种失败了。

而丁一派出的特种大队,也在无耻猥琐的文胖子带领下,凭仗着容城书院学生为军官团、二万多新兵加上狼兵和赵辅的边军挑选出来的佼佼者而构成的部队,成功攀过天险,突破层层防御,几乎全歼了侯大苟的亲卫部队,将这个纵横广西十数年的义军首领擒为俘虏。

但这些事,无论成败,都不会带给丁一太大的震撼,就算需要丁一自己用枪面对刺客,对于擅长杀人的而又乐意干自己擅长的事的丁一来说,只会带给他嗜血的快意,因为他清楚自己还没达到,可以不带枪的时节。

至于特种大队,便是失败,丁一也是可以接受,没有谁可以保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就一定能完成斩首任务。对于丁一来说,黑鹰还能坠落呢,特种大队失败有什么接受不了的呢?做完了所有能做到的事,如果失败。就面对好了,真的没有什么面对不了的问题。

但面前这份八百里加急文书,却就让丁一无法面对了。

这是刚刚送到梧州府城的密旨。虽说是密旨,但它只是不公开宣讲而已,里面是有内阁附署的圣旨,不是皇帝自己胡乱下达的中旨,也就是丁一是不可能不理会的,不理会就不是他跟皇帝不对付了,而是他准备挑明了。跟大明朝廷对着干:造反。

狗腿子和奸臣,也不是人人当得来,例如徐珵他就能在丁一没有开口之前。猜到丁一在想什么:“先生,此时绝非良机。”急急忙忙过府来的徐珵,看着丁一的面色,想了良久。还是咬牙挤出这么一句话来。尽管丁一还没有下决断,但徐珵也是清楚丁一的性格,一旦下了决心,那就必定坚决执行的,所以他才会在丁一下决心之前,先提出自己的意见。

不过出乎于徐珵的意料之外,丁一并没有问他为什么,也没有问他是什么。而是脸上泛起了笑意:“元玉,你错了。对我来说,任何时候都不是良机,我平生所愿,便是能在碑上留下‘明故四海大都督丁侯之墓’几个字罢了。”

徐珵的眉头挑了挑,他下意识地想到了曹操,曹操生前不也是说,死后只愿自己死后墓碑道题“汉故征西将军曹候之墓”么?何其相似!丁一想奉天子以令不臣?那个立宪之说,是丁一真正的想法,而不是为了把那些人籍故以此血盟,圈在一起?

“夜了,元玉回去休息吧,明天再说此事不迟,师妹娘家来人……”丁一并没有马上给出一个答案,到底是否按着这旨意去办,而是把这事轻轻地放了下去,留在明天再来说……也许,丁一打算把信使做掉,然后当做没有收到这旨意?

徐珵想到这里,不觉打了个冷颤,他觉得丁一干得出来这种事!不过此刻,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他长揖到地:“先生也要留心,不可太过操劳啊!两万虎贲,两府百姓,全担在先生肩上!”然后他就告辞了。

这关节,徐珵当然不会讲无谓之类的废话,他这么说,就是暗示丁一,以现在两府之地,二万之军兵,跟朝廷翻脸,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当然,至于怎么决断,那是丁一要操心的事情,徐珵面对丁一这种极强势的领袖,他显得很谨慎也很守本分,全然没有历史上,面对刚刚重登录九五、无人无兵的英宗那么嚣张。

在徐珵走后,丁一重新摊开了这份圣旨,他在推敲着朝廷到底出于什么目的,给他下的这份旨意,为什么徐珵会认为丁一在考虑造反?因为这份旨意,大致上的意思就是:广西之患,以二万新训军兵,大约很难短期平定,所以呢,要求丁一前往云南督师。当然还有一句,若丁一认为广西平乱之事近期将有进展,也可上密折说明情况。

当然,打一棍子给个萝卜,这一手把戏也在这份旨意之上体现得淋漓尽至了,不单把丁一的文官职衔升到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也就是和六部尚书平级了,而且还准许丁一带两千亲卫心腹随行,以策安全等等。

还许诺一旦云南平定,在云南的四万边军悍卒,交由丁一率领,填入广西卫所。

朝廷是要干什么?什么叫永镇广西?给个伯爵,兼个都督,弄个铁券丹书,就叫永镇广西?永镇,就是丁某人和沐家一样,在广西当土皇帝啊,要不还永镇个屁么?可以让朝廷六部下旨行文调派的,那叫流官!而且内阁和六部还同意了这份旨意!很明显,梧州和平乐这两府的高速发展,已经开始让某些人动心了,希望与广西这边展开一些贸易,而不再咬着丁一扫了士绅的利益,否则的话,这份旨意不可能通过内阁和六部的附署。

至于为什么要下密旨的原因,朝廷也好,皇帝也好,是没脸明着来宣这旨的,所以还提到,如果丁一觉得广西平乱近期有所进展,也可以上密折来辞去宣调。这就是存着大家都不撕破脸的意思了,若是丁一同意,那么自然不用说,来了大明这么久的时间,丁一也清楚这年代官场的规则了,自然


第四章 万山在握(十六)(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